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在心脑血管系统里,血压增高与高血压是两回事,但我们笼统地将其归到一个章节里讨论,因为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无大碍。血压高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剧烈活动,突然遇到刺激,或过于劳累而引发的一时性血压增高,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自行缓解,或者吃点中成药即可恢复正常血压。
多次测量血压,其中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血压增高,刚开始有疲劳、头晕、四肢无力、口舌干燥、视物旋转、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头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恶心、呕吐。
中医认为,血压升高与“风”有关,但并非所有血压高于正常值的情况,都必须用药物治疗。有的人即便血压稍高一点也不会觉得不适,这是由个人体质所决定的。
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息息相关的,毕竟血虚生风,风胜则动,动则旋转,虚则麻木不仁或血脉阻滞不通。因此,注意让自己的血压保持平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任务,而如何维持一个良好的血压环境,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态的平稳,以及维持环境的宜人。
另外,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分地依赖血压药来控制血压的增高,否则容易引起心脑肝肾的损伤。
65岁的单大爷十多年前就被确诊为患有高血压病了,但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吃太多的西药降压。自己要是觉得不舒服了,就吃点牛黄清心丸,也就过去了,虽然晨起总会有那么一阵头晕,但是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也就没太在意。脾气焦躁家里人也容忍了,毕竟自己本来就是急性子。
最近这一周,虽然已经是冬天了,单大爷却觉得燥热无比,口干舌燥,尤其想吃凉饮冷食。来找我看病时,他只说自己上火了,而且头晕症状非常严重,上午晕一阵也就罢了,只要一活动或者刚吃饱饭,就会觉得晕晕乎乎的。他以为自己肯定是上火了,所以只是想来我这里开点去火的中成药。
我告诉他这去火药可不是随便就能开的,还得问问他的病情才行。我问:“您大小便怎么样?有没有眩晕耳鸣?手脚麻木或抽筋的情况有吗?最近没摔着过吧?”
单大爷回答:“我最近老拉肚子,头晕的时候就想跑厕所,小便还行,就是晚上要比之前多起来上厕所一次,头晕目眩是肯定没有的,但有时候耳朵里像是有唧鸟儿似的,呜呜呜叫。麻木抽筋也不太明显,反正从小时候开始,太劳累了就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嘛。另外,最近没摔倒或撞到。”
从以上问诊可以看出,单大爷其实属于虚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下焦肝肾阳虚了,虚阳上浮,才这么容易头晕、耳鸣。因此,我为其开了具有滋肾养肝、温阳柔筋功效的膏方。
单大爷服用膏方一个多月后,来找我复诊,说他早晨起床还是有点头晕,但比以前好多了,而且其他症状也都消失了。
我告诉他,既然他已经习惯了晨起稍微有点头晕的情况,就不必勉强监测血压、定时吃降压药了。不过我嘱咐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有不舒服,一定要赶紧上医院,避免因高血压治疗不及时而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除血压偏高外,还会伴有头晕目眩、烦躁的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时,还伴有声音高亢、面色潮红、体型宽胖,患者体质大多属于湿热型。调理时,应偏重解暑化湿、静心和胃。若伴有恶心想吐,说明患者脾胃不和、虚阳内患。
42岁的徐女士,只要天气略有变化、干活太累了,就容易头晕、乏力,甚至恶心想吐。除了血压容易升高以外,还容易中暑。总的来说,徐女士的情况是脾胃不和、虚阳内患的表现,调理时,应偏重升清降浊、清阳固冲。
毕竟血压高低与气血的运行有极大关联,所以血压升高了,不能简单地只是将血压降下来,而要找出病因,或调和气血,或运脾和胃,或清热化湿,或升清降浊,或交通心肾等,以此来散风止眩、息风宁神、平阳固冲,从而令血压回稳。
滋水涵木降压膏
水煎药:桑寄生150克、川续断150克、丹参60克、桃仁100克、红花100克、补骨脂100克、莶草100克、白芍100克、升麻100克、生杜仲100克、罗布麻叶100克、五灵脂60克、独活100克。
成膏药:龟板胶100克、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调味药:羚羊角粉3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制作方法:先将阿胶加入黄酒中浸泡一夜。第二日,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泡有阿胶的黄酒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荆花蜜和羚羊角粉,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药加减原则:尿频、尿急者,加知母、芡实、桑螵蛸、益智仁;腹胀、反酸者,加半夏曲、瓦楞子;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生牡蛎。
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至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至6周。
功效:滋肾养肝,散寒柔筋。
注意事项:本方不适合阳热亢盛之患者。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