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在阵阵秋雨当中, 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秋分过后,炎热退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天一天的冷起来,朋友们要多加注意饮食,把身体养的胖胖的,以应付严冬的到来。下面是养生专家给出的建议,希望朋友们喜欢!
秋分,是秋季90天中间的那天。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从这一天起,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慢慢的减少,秋意也将更加浓厚,天气就要加速变冷了。
在秋分节气,我们要注意吃一些什么食物呢?在饮食方面,我们要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黑木耳等,这些都可以滋阴、润肺、养血,寒凉食物如瓜类尽量少食,季节果品可以适当多吃,这也正和“不时不食”的养生古训。
秋分最佳时令饮食是:黑木耳
药食俱佳的平补食物——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种。因其生长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本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是药食兼用之品。
黑木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和药用菌,黑木耳人工栽培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黑木耳口感细腻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鲜美。作为食品,黑木耳味甘淡,可随个人的喜好任意添料调味,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木耳的好处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黑木耳味甘性平,归脾、肺、肝、大肠经,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咯血、痔疮出血、妇女崩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它作为药物,则是难得的补品,虽木耳性平力缓,但却不腻不燥,可长久服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历代本草如南北朝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食疗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代的《中华本草》等,对其均有论述。
现代科学认为,木耳不但蛋白质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元素含量极高,每100克干木耳含铁达185毫克,是肉类的100倍。因此,黑木耳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极佳食品。黑木耳还有润肠解毒功能。黑木耳中的腺嘌呤核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还是中老年人的优良保健食品。
另外,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侵蚀结石,使结石缩小,排出。
注意:黑木耳为补品,药力平缓,故只宜用于轻症、缓症或亚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症、急症当需配伍他药或作为治疗辅助品。此外,黑木耳较难消化,并有一定的滑肠作用,故脾虚消化不良或大便溏稀者忌用;对木耳及与其相类似真菌过敏者均忌服。
木耳食疗小偏方:
血管硬化、冠心病:黑木耳5克,清水浸泡一夜,蒸1小时,加适量冰糖,睡前服,连续食用;或加入菜肴、饺子或包子馅中,长期食用。
贫血:黑木耳30克,红枣30个,红糖少些,加入糯米中,熬成粥服食。
痔疮出血、便秘:黑木耳6克,柿饼30克,同煮烂,当成零食吃。
结石的辅助治疗:对于初发结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配合药物治疗,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较大较坚固的结石,其效果较差,应配合药物吃黑木耳。
注意:秋分后秋风常起,气候偏干燥,辛辣食物不要多吃。此外,秋分后天气寒凉,人容易生胃病。不要盲目秋冻,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胃病者,体质寒湿者,千万不要盲目秋冻,免得影响身体健康。
小贴士:木耳怎么挑?
黑木耳并非越黑越好,真正的黑木耳正面是黑褐色的,而背面是灰白色的,用硫.酸镁浸泡过的黑木耳则两面都是黑褐色的。同时,黑木耳味道很自然,有股清香味,而掺假的木耳有墨汁的臭味。把经过“加工”的“黑木耳”泡在清水中,很快水就会变成黑色。此外,真的黑木耳嚼起来清香可口,而经硫.酸镁浸泡过的黑木耳又苦又涩。 黑木耳
木耳的泡发方法?
用凉水(冬季可用温水)泡发。经过3~4小时的浸泡,水慢慢地渗透到木耳中,木耳又恢复到半透明状即为发好。这样泡发的木耳,不但数量增多,而且质量好。据专家介绍,用冷水可以使黑木耳泡发至原体积的3.5~4.5倍;如果用温水的话,只能泡发至2.5~3.5倍。对银耳的泡发,也宜采用这种方法。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