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药茶是我国中医养生的传统方式之一,并且药茶的种类也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来选择。在这里,不仅要为大家介绍药茶的种类功效,还有服用药茶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药茶的种类
菊花西洋参养生茶。这款茶能明目平肝,提神醒脑,润肺滋阴,解毒清热。取西洋参6g,菊花5朵,放入杯中用开水泡开,可以加入少许冰糖,每日一泡即可。
何首乌强身养生茶。这款茶具有活血养血、滋阴补肾的作用,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抵抗疲劳和衰老,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取何首乌15g,丹参和北沙参各10g,绿茶和冰糖少许,放入茶具中用开水泡服,每日喝一泡即可。
决明子养生茶。这款养生茶可以泻肝火、通便、降血脂、减肥、明目。做法很简单,取30g决明子用开水泡服,每天喝一泡即可。
参芪五味养生茶。此茶具有补气养气,生津养身的作用,可以保肝利尿,利水消肿,还可以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疲劳和衰老。取人参和五味子各5g,黄芪10g,放入茶具中用开水冲泡,加适量冰糖即可饮用,每天喝一泡。
麦芽养生茶。此款养生茶能健脾消食,消除胀气,帮助消化。取炒麦芽15g,炒山楂5g,陈皮3克,和适量的冰糖加开水泡服,每天服一泡即可。
那么,喝药茶应该注意哪些呢?
服用药茶须知
冲泡:冲服是将茶叶或配好的药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叶的药茶适宜用陶器或瓷器,既能保持药茶原有的色香味,又不烫手;如不含有茶叶则可选用保温杯,能保持水温,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用沸水冲泡后可加盖焖上一段时间,一般可冲泡2-3次,单方或只有2-3味者,用于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止痢、明目等目的的药茶常用冲服法,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茶也可考虑采用冲服。
煎汁:将药茶中的诸味药物加水煎,取汤汁饮服。当药茶中含有较多药物,或者药叶中含有的药物需要煎煮一定时间后才能浸出有效成分时应当考虑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多于煎汁后服用。
调服:调服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将茶叶或药茶中的诸味药物研末,再用其他药物煎汤调服;二是将不含茶的药物研末,再用茶汁调服。
和服:和服是在已经冲泡好或煎好的药茶汁中和入米醋或酒饮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祛寒、止痛,如治痢疾和心痛等。
含服:含服是将药茶汁先含在口腔内,然后慢慢咽下。这种服用方法适用于口腔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分服:将药茶汁分次饮服,例如分成上、下午2次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
顿服:将药茶汁一次饮完。
外敷:外敷包括擦、搽、贴、涂等方法,使用时先将茶叶或药茶方中诸味药物研末,用浓茶汁或甘草汤调和,外敷患处。这种使用药茶的方法多用于外科、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疮毒、溃疡等。
最后,再来教你保存药茶的方法吧。
药茶的保存方法
茶叶的贮存。①瓦坛贮存法。将茶叶用食用塑料袋或厚型净纸包好封口后放置于瓦坛中靠内壁处,中间置放防潮的物品,以往一般选木炭或用纸包好的块状生石灰作为吸潮干燥剂,在这些东西放好后就用草纸、棉花、布等材料封闭坛口。但贮存花茶、红茶时,不宜用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因为它能使茶的香气消失。现在有条件的最好购买硅胶作干燥剂,它的吸水能力比生石灰强一千倍,它吸湿后由白变成蓝色,只要将其烘干或晒干后,又可反复使用。最重要的是硅胶不会影响茶的品质。也可购买专用食品干燥剂。②铁罐贮存法。将茶叶用食用塑料袋包装好后放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罐内,也能较好地保存。如果在罐内再放入数小袋食品专用干燥剂,效果会更好。③玻璃瓶和热水瓶贮存法。将茶叶倒入瓶内用瓶盖盖紧,或用蜡密封后,置于阴凉避光处,也可保存较长时间。④冷藏贮存法。将茶叶用较厚较精密的食用塑料袋包装好后,外面再罩2~3层塑料袋并密封好,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可保存一年以上。
药材的贮存。药材一般没有茶叶娇气,可按品种用食用塑料袋分装封口后,藏于马口铁盒内,再放上数袋食品专用干燥剂即可。将铁盒置于阴凉干燥透风处。
调味品的贮存。将白糖、冰糖、红糖、蜂蜜装入食用塑料袋或玻璃瓶内,置于阴凉干燥处。也可用食用塑料袋包好后置于冰箱内。只要能避免受潮受热即可。
药茶应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可盲目。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