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红糖是我们生活常见的食品之一,它常常用于缓解女性月经期疼痛症状,那么除了这个它还有哪些功效呢?
红糖的功效与作用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1、补虚
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红糖对老年体弱,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还有极好的疗虚进补作用;红糖对血管硬化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且不易诱发龋齿等牙科疾病。
2、补血活血
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妇女因受寒体虚所致的痛经等症或是产后喝些红糖水,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在受寒腹痛时,也常用红糖姜汤来祛寒。
3、保健
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他命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另外,红糖中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
4、护肤
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另外,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
6招教你买到好红糖
从营养价值方面讲,跟白砂糖、冰糖等糖类相比,红糖含有更多的钙、铁和铬等矿物质。此外,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可以健脾、暖胃以及益气,对孕产妇调理气血有帮助。但市场上红糖种类繁多,应该如何挑选呢?
闻一闻:品质优良的红糖具有甘蔗汁的清香味道,似乎是刚榨过。而劣质的红糖有股霉味或者酸味的不正常味道。
尝一尝:在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根据口感来辨别红糖是否好。好的红糖尝起来甜中带着清香味。而坏的红糖则是苦涩难咽。
看一看:我们可以从红糖的外表来判断,优质的红糖呈显晶粒状或粉末状,干燥而松散,不结块,不成团,融入水中也清晰,无沉淀,无悬浮物。相反劣质的红糖其水溶液中有杂质,甚至可以看见沉淀物或悬浮物。
不同用途:一般来说红糖的保健功能是很不错的,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女生在经期痛经的话,可以选择块状红糖,也就是黑红糖因为这种红糖热量高,能促进血液的快速流通来减少疼痛感,而且其还含有很丰富的铁哦。
不要搁置在外的红糖:在大街上不少商家会为了使红糖醒目而把红糖打开,这样的红糖少买。第一是有灰尘细菌,容易影响红糖。再者,这样的红糖很容易变得稀释。
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红糖:红糖分为好多种,有产妇红糖,特别针对产后恢复用的红糖;经期红糖,姜汁红糖,对于月经期的女性服用的红糖;阿胶红糖,滋养女性的红糖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购买。
红糖的养生美颜方
1、红枣杞子木耳汤:黑木耳30克、杞子15克、红枣5个,红糖50克煎服,每日2次。经常服用,可有效祛除黑眼圈。
2、红枣菊花粥:红枣5-10枚、黑米100克、菊花15克,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常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
3、生姜红糖水: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之。能治疗风寒感冒,有效缓解寒淤血淤型的痛经。
4、益母姜枣红糖水:益母草20克、干姜15克、大枣3枚、红糖30克,煎水饮用。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