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胃是我们身体里面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那么你知道如何养胃吗?在寒冷的冬季,你知道吃什么食物对我们的胃有好处吗?
1、红参苓术炖牛腱
做法
红参、云苓8克、白术3克、牛腱150克、姜片适量。将牛腱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药材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成。
专家点评:红参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凡气血津液不足之症皆可应用。
云苓味甘淡性平,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白术味甘微苦,性温,健脾燥湿、利水、安胎。牛腱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所致的胃脘胀痛、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者;病后体弱、营养不良者。
2、扁豆苡米炖鸡脚
做法
鸡脚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
将鸡脚去衣洗净飞水,再与洗净的药材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服用。
专家点评:扁豆味甘性温,补脾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强筋骨之效以鸡脚为最。
适用人群:因脾虚湿重所致之胃肠炎而见大便泄泻者尤佳。
3、红参石斛竹丝鸡
做法
红参3克、石斛3克、竹丝鸡150克、姜片适量。将竹丝鸡去毛洗净切块,再与洗净的药材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可。
专家点评:红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石斛味甘性平,养胃阴、生津液、滋肾阴、润肺补脾除虚热。乌鸡治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
适用人群:气阴两虚之人而见神疲乏力、虚劳烦热、口干舌燥。
4、养胃冬瓜汤
做法:冬瓜(带皮)500克,火腿50克。将火腿先加入葱、姜,水煮半小时,再加入冬瓜,小火炖约15分钟,加入作料。
专家点评:冬瓜性平,冬瓜皮能利水、除热;火腿具有养阴和胃、健脾开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此方可消暑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口不佳的人。
5、薏米扁豆化湿粥
做法
粳米50克,薏仁、扁豆各30克,荷叶、佩兰各15克。薏仁、扁豆用温水浸泡2~3小时,再与粳米、荷叶一起煮半小时,收锅前加入佩兰。
专家点评:冬瓜性平,冬瓜皮能利水、除热;火腿具有养阴和胃、健脾开胃的功效。
适用人群:此方可消暑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口不佳的人。
6、牛奶粥
做法
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
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专家点评: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用人群: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7、双鱼汤
做法
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
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专家点评:清胃生肌止痛。
适用人群: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8、鲜芦根粥
做法
新鲜芦根100克,青皮5克,大米100克,生姜2片。
将鲜芦根洗净后,切成一厘米长的细段,与青皮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煮20分钟。
捞出药渣,加入洗净的大米,煮至大米开花,放入生姜,再煮片刻,一日分2次温服用。
专家点评:芦根清热养阴,青皮行气止疼,生姜和胃止呕,大米养胃益脾。以上诸药配伍得当,共达泄热和胃,养阴止痛之功效。
适用人群:胃热,脾胃虚弱患者。
黄酒养胃法
1、温饮黄酒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当然是温饮。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
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
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冬天盛行温饮。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
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
2、冰镇黄酒
在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
自制冰镇黄酒,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如是温控冰箱,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
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3、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
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
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