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有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因此在冬天保暖应讲究三点式。
冬季保暖讲究“三点式”
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在中医里,头被称之为“诸阳之会”。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总热量占60%。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胸准确地说应是胸腹部。冬天风寒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老话常说在冬天里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还可以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正如人们所说的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祖国医学对“寒从脚生”,早就有科学认识,从1400多年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提出了“足下保暖”的科学见解。中医理论认为“足为肾所主”,在通常情况下,脚位在下属阴,而寒亦为阴邪,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怎么做才能让身体更暖?
吃养阳食物
这类食物摄入体内,通过脾胃的简单转化很容易变成阳气,养阳食物中最宜肉类是牛肉、羊肉、鸡肉,最宜调料是姜和葱,最宜蔬菜是马铃薯,最宜饮料是红茶。补充阳气的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到手足冰冷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补充阳气
针对阳虚型体冷,养阳抗寒如果你不仅手脚冷,而且全身都冷,恐怕身体阳气不足。阳气是身体的热源,它在体内发挥加热和温煦的作用,当阳气充足时,血液会沿着大小经络把这些热能布散到全身各处,包括四肢的末梢--手足。
梳头百遍
古时候称为“栉发”。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 ~ 100 次,以早晨起床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中医认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 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热水浴足
我们双足上的在编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状。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多吃舒畅经络的食物
很多芳香食物有舒缓情绪的作用,同时可以明显的通畅经络,使得经络中的气血流通自然顺畅,让温暖的阳气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将它们加入三餐,不仅颜色好看、气味芬芳,还有很好的舒经络作用。
睡前三妙招可尝试
首先,可以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有人把用热水洗脚视为重要的保健功法之一。的确,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其次,可以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用保暖作用好的鞋袜。对于脚部易干裂的人,应选用透气性差的皮棉鞋和弹力尼龙袜,这样才能保持脚的周围有湿润的环境。而那些脚易出汗的人,则应穿毛袜,用羊毛鞋垫,这样既能达保暖目的,又能吸潮散热。此外,选择大小肥瘦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如果鞋子窄小,穿上后不仅有碍血液循环,而且还会使脚周围的空气层缩小,不易保温。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气血渐衰,不要穿塑料底鞋,而宜穿布棉鞋。小儿由于皮嫩,保暖力差,因此宜穿那种柔软而暖和的棉鞋;在严寒野外作业的人员,应穿带毛皮的高筒皮靴;青少年好动不怕冷,可以穿皮底鞋与胶底鞋。
再者,推荐个入睡前的简单暖脚招数。睡前2小时,进行20分钟-5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快速走、一般性体操,使身体发热,这样双脚也会发热。入睡前,走一走家庭仿真石头子路,许多人走石头子路之后,脚底有多种感觉,其中热、胀感觉最明显。当然,如果你做的这一切,都有你的老公伴其左右,当你的双脚不再冰凉时,你的全身就会感到暖融融。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