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喝药茶是中国传统的治病强身的方法之一,但是多数人对于药茶的基本使用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
药茶饮用讲究多
药茶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选用恰当的配方。前例说明,药茶方的选择使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对胃痛不加辨证,寒热虚实不分,就不可能取得合理应用的效果。辨证准确,用准药茶方,才可能取得显著效果。
饮用药茶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药茶性质和疾病状况而定。如发汗解表用的药茶,宜温饮顿服,不拘时间,病除为止,发汗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虚脱。补益药茶宜在饭前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茶,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为了发挥药茶的功效,必须注意选用适宜的水。就一般而言,泡茶宜用软水、淡水。唐代陆羽《茶经》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据专家研究发现,沏茶以泉水最好,它杂质少,水质软。用江、湖、河水,必须经过充分煮沸,使酸性碳酸盐分解、沉淀,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中的茶多酚结合,影响药茶效果。自来水中漂白粉多,可将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井水一般含钙、磷等矿物质和氧化物质最多,用它煮水泡茶,茶水上会浮现一层薄薄的“彩油”,影响药茶的药用效果。
药茶制作需注意5点
1、忌用霉变的茶叶和药材制作药茶
茶叶和多数中药材均有喜燥怕潮湿的特点,容易受潮变霉,饮用后对健康有害,并有致癌的危险。因此,在防治癌症中,家庭自制药茶时尤其应该把好药茶质量关,绝对忌用已经开始霉变的茶叶和药材,这一点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大意。
2、忌用有异味的茶叶和药材
茶叶和某些花类、叶类的药材如保管存放时与香皂、樟脑丸等物混放一处,极易吸收其异味,饮用后不仅影响口感,对身体健康也不利;盛装茶叶和药材的容器也应清洗干净,不能有异味。已有异味的茶叶和药材不能用于制作药茶。
3、制好的药茶应妥善保管
对调配好的药茶原料及散形茶、块形茶、袋泡茶应注意防潮保管,贮存在低温干燥处,切忌发霉变质,每次制作药条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变质。黄梅季节,应将制作好的散形茶、块形茶、袋泡茶放在瓷罐中,加防潮剂封贮。
4、辨证使用药茶方
病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抗癌药茶也有寒热温凉的区别及扶正祛邪的差异。除通用药茶方之外,需要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选用各类抗癌药茶方。才能提高疗效。
5、忌饮隔夜药茶
虽然喝隔夜茶会得癌症的说法尚无充足的科学根据,但隔夜药茶可给病原菌的污染造成便利条件,容易变馊。所以,抗癌药茶应随泡随饮,随煎随饮,当天饮完,忌饮隔夜药茶,更不能煎汤后隔2-3天再饮。
推荐四款药茶
生姜红枣饮:鲜生姜(老姜)3克切薄片,加水500毫升,小火煮20分钟,再加入红枣6-10枚,桂圆6-10只,小火炖到红枣酥烂,吃红枣和桂圆,喝汤。如果能加入一点红糖,那更好。每天睡前吃一次,这种吃法,味道好,营养好,便宜,而且效果不错。
活力补气茶:人参花2克,扁豆花2克,虫草花2克,芍药花2克。开水冲泡,当茶饮用。具有补元气,健脾补肺的功效。
甘麦大枣茶:甘草5克,大枣6枚,小麦3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用。具有补气和中,养血安神的功效。
人参蜜茶:人参10克,白糖30克,蜂蜜50克。。加水煎煮,当茶饮用。有大补元气,减少疲劳,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