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二十四节气霜降已过,秋天已经接近了尾巴。秋末冬初,天气变化频繁,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很大。这个时候,人们的身体会有很多不适应,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是容易生病。
秋季属金,肺气旺盛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的联系。”山西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支开叶介绍,秋天在五行中属于金,其性主肃杀,在五脏中,肺之气旺于秋。
这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金的特点是稳固,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而且气体运动方式是向内收缩。因此,秋季属于金。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由于秋季有这样的属性,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身体也会有季节性的表现。《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关于秋季是这样说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总则。
秋季应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
秋季养生,首先要注意休息。作息时间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说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因为在秋天,自然之气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人是自然之子,当然应该与自然同步。”支开叶说。
同时,秋天草木黄落,一场秋雨一场寒,容易让人产生凄风惨雨之感。人的情绪容易受此感染,出现悲秋情绪。“诸如黛玉葬花、辛弃疾悲秋等,就是例证。”支开叶介绍,平常人思念往昔亲朋,不免伤感。因此秋季养生也要注意情绪。
秋季应该收敛神气,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使用移情的方法,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也可以发呬(xì)的音,以泄盛满之肺气,否则会有“太阴不收”之弊,导致“肺气焦满”,罹患肺病。
此外,在饮食方面,应该减辛增酸。因为肺在五行中属金,其味为辛,按照五行生克理论,金克木,肝属木,酸味入肝。秋季肺金正在当令,容易克犯肝木,肝之味为酸,所以应该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抑肺气。
事实上,辛辣最能导致干燥,并助长干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秋天的生姜赛砒霜”,香辛料在秋天应该少吃,火锅之类能避免就避免。与之相应,甘甜温润的食品能滋润肺脏,涵养肺脏。增食酸性食品,可以抑制辛辣的味道。
西芹炒百合是秋季养生中不错的一道菜。因为百合有润肺的功效,可以缓解秋燥,而西芹可以通便。此外,吃秋梨膏或者银耳雪梨等,也有缓解秋燥,润肺的作用。
秋季应注意预防燥气伤肺
秋季因为肃杀,则有燥气,古人称:“华英改容,毛虫乃殃”,因此秋天易患多种疾病,比如:泄泻劳倦、痰涎喘嗽、寒热进退、风眩痹癖之疾。
确切来说,二十四节气中燥气一般起于秋分,终于小雪。初秋之时,燥气与夏天的余热相结,温燥盛行,而到了深秋,燥气会带有冬天的寒气,转为凉燥。因同气相求,燥气伤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最易损伤人之肺脏。
燥伤肺金之后,轻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鼻干,干咳无痰,重则有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初秋的温燥还使人口渴,想喝水,而凉燥起来时则不一定有口渴欲饮水的感觉。所以秋日养生,要注意预防燥气伤肺。
其次,因燥气过后就是冬天的寒流,所以“燥为次寒”之说。宿有肺病的人一定要防止肺病复发外,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防止中风。此外,肠胃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次寒”也会造成腹泻。
“总的来说,秋季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心态平和、饮食清淡、防止秋燥,以养收之道为主。”支开叶说。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