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工作中,很多人常会说到“郁闷”、“烦死了”等抱怨的词语,甚至这些词语成了口头禅,这与我们承受的巨大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很多人遇到压力,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愿意与他人倾诉,如果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引发心理疾病。
调查发现,三成城市人压力感非常强,朋友(46.4%)是人们遇到烦心事时的首选倾诉对象,家人(32.7%)和同事(12.1%)紧随其后。可见,有压力时人们更愿意与亲近的人一倒苦水。
倾诉本无可厚非,但“中国式倾诉”大多是抱怨、倒苦水。领导批评自己,很难受,回家抱怨;老公有外遇,极其愤怒,找朋友抱怨;项目进度慢,异常焦虑,找同事抱怨……
一代人都不会表达
有这样一个段子:美国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让他自己站起来,说:“你长大后要保护妈妈的,这样不是男子汉。”日本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告诉他摔倒的原因。中国孩子摔倒后哭了,母亲会使劲“痛打”地面,告诉孩子:“乖,不哭了,是地不对,妈妈帮你打它了。”
这个段子反映我们从小就没学会表达。有压力,人的基本反应是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这需要表达和沟通。沟通不好,事情就无法解决,情绪得不到宣泄,就会产生抱怨。
我们父辈的成长年代讲究整齐划一,导致他们整体缺乏安全感,更不会表达内心的意见。久而久之,那代人不会建设性地表达,却学会了赞颂和批判,并成为集体潜意识。
他们生儿育女,有意无意地将这一“心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许多父母容不得批评,不懂得合理听取孩子的意见,对老师盲目相信或完全不信任,都反映出他们有效沟通的集体缺失,也是抱怨声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心理问题大都自己扛
压力不断增加,国人又不擅表达,忧虑、焦躁越积越多,就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教育部调查发现,62.7%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民政部发现,81%的离婚夫妻有心理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现,61%的干部心理异常。
有了心理困扰,国人往往不寻求专业帮助。一项调查显示,26.1%的心理障碍者明确表示“不会看心理医生”;32.3%的人认为,找心理医生是宣泄情绪的渠道,解决问题还得靠自己;甚至有32.9%的人认为,心理医生就是江湖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