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人群用药药酒偏方秘方中药疾病用药维生素抗生素用药常识疫苗药品资讯药店

中医四秘方排清毒素 扫光体内垃圾

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处暑过后,天气愈发干燥,让人的火气也节节上升,特别是女性朋友们,如果体内积累毒素太多,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且面容也会变差,所以排毒成了女性秋季的必修课。下面介绍中医四个秘方及排毒饮食,一起来看看。

  中医排毒四秘方

  1、泻火通便排毒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人体排毒法。用于素体火旺,大便秘结,烦躁易怒,头痛、牙痛、咽喉肿痛,易感冒之人。

  代表方药:为防风通圣丸。由于功效全面,既可治病,也可保健,故俗语有云“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生活中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2、利尿祛湿排毒法:平素喜食厚味,易生湿化浊,水湿内停,痰饮渐生,日久成毒。表现为面黄而肿,头晕目眩,身重懒动,小便不利等。

  代表方:为泽泻汤(泽泻、白术)。古书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看来,除茶本身有解毒作用外,利尿排毒也是解毒的重要手段。

  食疗以多饮水,每天不能少于2000毫升,多食含水量多的食物,如:冬瓜、西瓜、黄瓜、丝瓜、西红柿、萝卜、白菜等。

  3、发汗排毒法:早在夏、商、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有了“沐”、“浴”,也就是洗头、洗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后来盛行温泉沐浴,实质上就是在清洁皮肤的基础上,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通过发汗来排毒。

  《内经》、《难经》已有内病外治之法,也提出过“开鬼门”的发汗排毒邪的思路。

  4、饮食排毒法:现代中医认为,有目的地多吃一些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食物,是排除体内毒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绿豆可解酒毒;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

  果菜汁(鲜水果汁和鲜疏菜汁)进入人体可使血液呈碱性,从而将积聚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然后排出体外。

  几种有效的排毒食物

  糙米:肠疏通“管道工”

  糙米是稻米经过加工后所产的一种米。日本人则称糙米为玄米。去壳后仍保留些许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上述的外层组织内含丰富的营养,比起白米更富有许多维他命、矿物质与膳食纤维,所以糙米向来被视为是一种健康食品。

  糙米还是肠疏通“管道工”。糙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为肠道输送能量,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预防便秘和肠癌。

  将糙米与排骨、海米一同放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同煮成粥,撒上盐和胡椒粉即可。

  蜂蜜:肠道的“养颜液”

  肠道的“养颜液”。蜂蜜可以让肠道 “和颜悦色”,因为它含的氨基酸、维生素,可促进身体良性循环。蜂蜜中的镁、磷、钙等营养元素能调节神经系统,也可以为肠道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取一勺蜂蜜泡水饮用能达到润肠、美容的功效。

  酸奶:肠动力“添加剂”

  酸奶是一种半流体的发酵乳制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带有柔和酸味,它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营养成分。目前市面上各种酸奶制品品种繁多,有凝固型的、搅拌型的,还有加入不同的果汁、酸甜可口、适应各种人不同口味的果汁型酸奶。不管是何种酸奶,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可以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乳酸菌还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防止便秘。酸奶中所含的多种酶,还可以促进消化吸收。

  两餐之间喝杯酸奶,可使肠内菌群平衡,促进肠道消化分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处暑清补 推荐3款滋阴润燥汤水
  • 下一篇:干燥的秋季 蔬菜助你养生滋补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步长制药喜讯!国家药监局批准人知降糖胶囊为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步长制药喜讯!国家药监局批准人知降糖胶囊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全球准入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虚拟手机号码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