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处暑过后,天气愈发干燥,让人的火气也节节上升,特别是女性朋友们,如果体内积累毒素太多,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且面容也会变差,所以排毒成了女性秋季的必修课。下面介绍中医四个秘方及排毒饮食,一起来看看。
中医排毒四秘方
1、泻火通便排毒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人体排毒法。用于素体火旺,大便秘结,烦躁易怒,头痛、牙痛、咽喉肿痛,易感冒之人。
代表方药:为防风通圣丸。由于功效全面,既可治病,也可保健,故俗语有云“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生活中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2、利尿祛湿排毒法:平素喜食厚味,易生湿化浊,水湿内停,痰饮渐生,日久成毒。表现为面黄而肿,头晕目眩,身重懒动,小便不利等。
代表方:为泽泻汤(泽泻、白术)。古书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看来,除茶本身有解毒作用外,利尿排毒也是解毒的重要手段。
食疗以多饮水,每天不能少于2000毫升,多食含水量多的食物,如:冬瓜、西瓜、黄瓜、丝瓜、西红柿、萝卜、白菜等。
3、发汗排毒法:早在夏、商、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有了“沐”、“浴”,也就是洗头、洗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后来盛行温泉沐浴,实质上就是在清洁皮肤的基础上,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通过发汗来排毒。
《内经》、《难经》已有内病外治之法,也提出过“开鬼门”的发汗排毒邪的思路。
4、饮食排毒法:现代中医认为,有目的地多吃一些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食物,是排除体内毒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绿豆可解酒毒;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
果菜汁(鲜水果汁和鲜疏菜汁)进入人体可使血液呈碱性,从而将积聚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然后排出体外。
几种有效的排毒食物
糙米:肠疏通“管道工”
糙米是稻米经过加工后所产的一种米。日本人则称糙米为玄米。去壳后仍保留些许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上述的外层组织内含丰富的营养,比起白米更富有许多维他命、矿物质与膳食纤维,所以糙米向来被视为是一种健康食品。
糙米还是肠疏通“管道工”。糙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为肠道输送能量,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预防便秘和肠癌。
将糙米与排骨、海米一同放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同煮成粥,撒上盐和胡椒粉即可。
蜂蜜:肠道的“养颜液”
肠道的“养颜液”。蜂蜜可以让肠道 “和颜悦色”,因为它含的氨基酸、维生素,可促进身体良性循环。蜂蜜中的镁、磷、钙等营养元素能调节神经系统,也可以为肠道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取一勺蜂蜜泡水饮用能达到润肠、美容的功效。
酸奶:肠动力“添加剂”
酸奶是一种半流体的发酵乳制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带有柔和酸味,它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营养成分。目前市面上各种酸奶制品品种繁多,有凝固型的、搅拌型的,还有加入不同的果汁、酸甜可口、适应各种人不同口味的果汁型酸奶。不管是何种酸奶,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可以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乳酸菌还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防止便秘。酸奶中所含的多种酶,还可以促进消化吸收。
两餐之间喝杯酸奶,可使肠内菌群平衡,促进肠道消化分解。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