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冬季里感受最多的就是寒冷,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对冷的感觉会更为敏感。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他们总喜欢蜷缩着身子,四肢似乎总是冰凉冰凉的,没有暖和的时候。阳虚体质的人最难适应季节的更替,自然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尤其不耐严冬。目前正处寒冷季节,阳虚体质尤其怕冷,此时应少出门,保证所住居室的温度达到温暖舒适的程度,多加衣被,尤其要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
阳气受损 寒从中生
按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分九种类型。阳虚体质就是身体中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畏寒怕冷、肢体不温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一些居民尤其是女性每到冬季,手脚冰冷的情况就更为严重。她们特别怕冷,即使穿得很厚,也还是觉得暖和不起来。有些人的胃肠功能还不好,肚子怕凉,稍微吃点儿凉的或者受点凉就要腹泻。据了解,这样的人多为阳虚体质。
阳气受损,寒从中生,病理产物得不到代谢,脏腑机能易受损伤。阳虚又分为心阳虚、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弱可导致心脏搏动无力、心脏自身滋养障碍、面色苍白、唇舌苍白、头昏目眩、甚则可有胸闷、心绞痛、心脏搏动过缓,易得冠心病、低血压等疾病;胃阳虚者可体现为腹中冷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厌食,易得胃溃疡等疾病;脾阳虚者体现为四肢不温、久泻久痢,晨起面目水肿、大便溏薄,身体消瘦;肾阳虚可见周身畏寒,下肢水肿,小便清长,齿摇发脱。
暖胃健脾 温中散寒
请中医专家诊断后,如确认为阳虚体质,就可进行相应的调养。阳虚体质的人调养以温阳驱寒为主。阳气虚损可以导致人体脏器的机能受损,代谢受阻,从而寒湿之邪内生。肾是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温阳当从两个根本入手,推动阳气在体内生长、流通,使气血周流顺畅。
专家表示,阳虚体质的人脾胃之气较弱,稍有不调即容易导致消化类疾病。饮食调养应以温胃健脾为主,温性的食物可以去寒气,清淡的食物可以护脾胃。脾胃消化得好,营养物质得到吸收,身体的能量才能充足。可以补阳的食物有韭菜、茴香、茄子、辣椒、桂圆、牛肉、羊肉、鹿肉、鸡肉、驴肉、鸭肉、鹌鹑、鲍鱼、黄鳝、羊乳、红糖、八角、花椒、胡椒、肉桂、酒等。
阳虚体质者,平时不宜多食生冷、苦寒粘腻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的东西,如田螺、螃蟹、西瓜、苦瓜、冬瓜、芹菜、绿豆、绿茶等,所以在严冬,更需要远离生冷寒凉之品。
膏方底补 适当进补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阳虚体质调补多在冬季。说到冬季进补,大家经常会提到膏方和底补两种方式。膏方又称膏剂,全名为煎膏剂,是重要常用剂型之一。其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原料加水煎煮,经过浓缩后即成稠糊、半流体状的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可将煎膏分为清膏和蜜膏两种。原料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蜜膏则是在清膏基础上加入了蜂蜜。
底补就是打基础,服用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但又不发生虚不受补的现象。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红枣成羊肉红枣汤,也有同样的功效。
另外,可以补阳的中药有鹿茸、紫河车、仙茅、杜仲、肉苁蓉、锁阳、蛤蚧、核桃仁、韭菜子、海狗肾、海马等。这些中药可以单服,或作为煲汤时的佐料,平时可以选择几种中药泡水喝。比如,肢寒畏寒可以单取紫河车3克研粉每日冲服;腰膝冷痛、下肢水肿、气短虚喘,可用蛤蚧粉3克、海马粉3克、牛膝30克煎水,每日冲服。
灸法按摩 调动阳气
对阳虚体质的人而言,调理也宜用灸法:可以用硬币大小厚薄的姜片,刺孔若干,贴于神阙、命门、关元等穴位上,捻艾绒如黄豆大小置于姜片上点燃,燃尽更换新艾绒,每次15分钟,也可直接拿艾条点燃悬于穴位之上,每次艾灸15-30分钟。
喜欢按摩的人也可以这样做,饮食过后,临睡之前,用手在关元穴的位置反复摩腹,令小腹微热,可调动身体的阳气发生。另外,经脉中督脉统领诸条阳经,命门是元阳的居所,精血之海,元气之根,反复按摩腰际命门穴的位置可以帮助命门之火,壮一身阳气。(北京参考记者 马丽玫)
推荐食物:桂花莲子羹
材料:桂花3克(糖腌),莲子50克,红糖1勺。
做法:莲子洗净去心,用清水泡透,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熟烂,再放入红糖、糖桂花,煮沸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隐隐、泛吐清水、饭后腹胀、喜暖喜暗、神疲乏力、四肢不温等疾病。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