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春节期间,各种聚会增加,暴饮暴食更是常见问题。暴饮暴食不仅仅是吃撑的问题,还容易引发各种身体疾病,我们说是积食,看中医如何帮我们解决暴饮暴食。
俗话说,“吃饭八分饱”。然而,人们往往禁不住美食的诱惑,频繁出现饮食过量的情况。中医专家指出,长期饮食过量,或短期暴饮暴食都会损害健康,诱发某些疾病的发生。
节假日暴饮暴食易引发哪些疾病
1、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2、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3、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4、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饮食过量会使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5、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6、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7、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8、神经衰弱
晚餐饮食过量,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9、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10、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饮食过饱的习惯。
节假日要注意饮食平衡
第一,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节假日难免面对肉类满桌,油腻过多,在大吃大喝过后,许多人感觉发腻,事实上已经是“轻度酸中毒”的反应。 大凡富含蛋白质的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均属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呈酸性,轻则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所以在进餐的时候,应先摄入蔬菜类食品,获取饱腹感,从而降低肉类的摄入。
第二,避免毫无节制大吃大喝。聚餐中,人们很容易会大吃大喝,从而导致摄入量比平常增多,很容易导致肠胃不舒服,破坏肠胃正常工作。所以市民在进行聚餐时,应细嚼慢咽,切莫狼吞虎咽,选择少食多餐来代替一餐过量进食。
第三,注意休息。假日活动增多,市民应注重休息,以免扰乱自身的生物钟。节假日应该是平衡有序、劳逸结合的,分配好休息时间,才不致于假期过后,生物钟出现杂乱,难以适应上班节奏。
中医破解暴饮暴食方法
假定餐后的饱胀感仍然不必,中医称为“食滞”,意即消化不良。短期服用帮助消化的消食之品能够取得减轻,如山楂、麦芽、谷芽等,每次各二钱摆布,热水冲泡后饮用或者直接服用皆可,但体现消除后有必要停服。
假定往常简略胃部不适,加上饮食不操控,而致使体现复发或者加剧,呈现胃部闷胀苦楚、频频的嗳气或者放屁、胸闷难抑、呕酸水、胸口火热乃至苦楚等不适者,在治疗上,最重要的仍是饮食上的操控,而恰当的药物介入也是有必要的。
前述的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导滞之品并不主张服用。可服用香砂六正人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平胃散、逍遥散、旋覆代赭石汤等,并随证酌加贝母、牡蛎、良姜等单味药。并依据自单个质情况,从调整胃酸排泄、肠胃活动功用、推进胃粘液的排泄,以维护胃粘膜及推进受伤安排的修正等来治疗,作用更甚于单纯的制酸剂。
除了药物治疗,胃部不妥令应当分外留神一些饮食方面的宜忌,防止加剧胃的担负。例如防止一次进食吃很多的肉类及安定难消化的食物,少吃糯米类成品、甜食、含咖啡因的饮料、酸菜、竹笋、巧克力、柑橘、烈酒等。常常胃痛或者吐酸水的病人,应少吃稀饭并且在两餐中心及睡前,吃一些苏打饼干减轻。
暴饮暴食对人体的身心伤害非常大,可多吃包心菜类及运用橄榄油、葵花油及鱼油。可少数饮用鲜奶则是无碍,但很多饮用并不主张,至于调味奶则不合适。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