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不少人在春天都感觉咽喉肿痛、鼻腔热哄哄的,口干、心烦易怒等表现,其实这都是春季火气大的原因。
为什么一到春天火气就那么大呢?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春燥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加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往往使人们普遍感觉到不适。而且春天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这就是一到春天人们就常常会上火、易燥、易怒的原因。由于从中医上讲,肝脏具有升发调达、储存血液、舒畅情致的作用,与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相对应。所以,春季与肝相和,春季上火则多为肝火。
外界刺激易引肝火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有些人在生活、工作中被一些难事、愁事、烦心事所困扰,精神压力大,内心总是处于一种焦虑、失衡状态,容易着急上火。所以灭肝火特别要调整情志、稳定情绪,因为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而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如何让自己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呢?
首先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经常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肝脏也不能正常休息和排毒,于是只好“加班加点”地工作,这无疑加重了肝脏本身的负担。所以,人们应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其次,改变认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心理焦虑者大多数都有对事情敏感、处事认真、自尊心过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不善与人沟通,遇事闷在自己心里,不能及时发泄情绪,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各种症状。所以,这部分人应改变认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时刻想到自己所拥有的,保持积极的心态,可避免心理焦虑。同时,有了烦恼压力,不要在心里闷着,要找信赖的人说出来,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大笑等方法排解。如果发现压力过大,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减缓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及心理指导,尽快得到恢复,避免肝火上身。
还有就是要适量运动,春天运动很重要,万物在苏醒,人体需要运动,它能更好地适应机体内阳气的变化,清除体内积蓄了一冬的寒气,对身体有好的保健作用。运动也是消除焦虑的最好方式。每天抽出时间做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从而放松身心,增强抵抗力。不提倡剧烈跑跳、大汗淋漓。运动时,最好选择充满阳光的户外场所,因为灿烂的阳光也可以改善情绪。简单的运动后再找几个朋友小聊一会儿,工作压力、心理焦虑肯定会一扫而光。
饮食调理巧灭火
说到春季人们在饮食上如何调理对付肝火旺盛,总的指导原则是忌食大热的食物,清热清滞,饮食有节,建议多喝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多吃些属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不宜吃辛辣、海鲜、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肥肉等,以免火上浇油。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因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以免过旺,这样可以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为了抗御肝气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
推荐两款降火食方
一、川贝母冰糖梨汁、枸杞菊花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菊花与枸杞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二、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萝卜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肝郁热者可以饮用萝卜汁进行调理治疗。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热止渴、清心泻火的作用;西瓜属偏凉性水果,胃火过热者,可以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
另外,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如黄瓜、橙子、苦瓜、无花果、豌豆苗、韭菜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可以口服各类清凉冲剂,如夏桑菊冲剂、金菊冲剂等对“清火”也很有效。中医认为,养肝可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适合头晕脑涨、眼赤目干、经常用脑者。
如果是轻微上火,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一般症状都完全可以缓解。如果上火较重,则应到医院看医生,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物清火,即可平安度过春季上火关。
春天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根据以上方法,一起来调理下吧。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