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倒春寒该如何养生?尽管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气温逐渐升高,但是仍然要谨防倒春寒。对于倒春寒,我们该如何养生,中医有什么方法呢?
倒春寒养生注意事项一、春捂
倒春寒一般发生在初春三月。民间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有其科学道理,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宜过早脱掉冬装,因为经过冬季几个月,身体产热散热调节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冬季到初春,容易大暖大寒,早晚温度和中午的温差比较大,如果过早地脱掉冬装,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人体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很可能让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心脑血管病在三月发病率较高。
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专家介绍,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倒春寒养生注意事项二、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上,要注意食用温补阳气,性温升散的食物,比如说葱、蒜、姜、韭菜等,但是辛辣和发散的食物也不能过度,另外中医主张春天用甘味补脾的食物,像大枣、山药等。多吃新鲜蔬果,以利于平肝清热通肠。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倒春寒养生注意事项三、精神调适
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伤心气。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态。同时还要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中医认为春属木,和肝相应,肝主疏泄,这时候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事情,不要使情绪抑郁。所以主张大家春季踏青赏花,登高旅游,这样有利于春阳的生发,达到天人相应的目的。
倒春寒养生注意事项四、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中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长期过度疲劳工作或者熬夜者,应适度休息,加强自我情绪调节,要早睡早起,重视午觉。另外早春节气仍较为寒冷,不宜剧烈运动,应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爬山和散步等较轻松的运动,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心肺功能,让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倒春寒养生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
(1)揉“足三里” 养脾胃
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虚、养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按压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边按边揉,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15分钟即可
(2)推搓两肋 疏肝气
年初工作比较繁忙,对于压力较大的工薪阶层而言,难免会有肝气郁结的时候。怎么办呢?试试疏肝的运动——推搓两肋法。即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倒春寒该如何养生,试试看以上中医的建议吧。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