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天气寒冷,提醒动脉硬化的老人要注意,因为昼夜温差大,血管如果受刺激,危险时间随时可能发生。对此,动脉硬化的老人冬季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动脉硬化属于“痰湿”、“血瘀”等范畴,主要是因痰湿阻络、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及气血两虚所致。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津液运行障碍。若脾胃受损,使脾不健运,输化失常,则水谷精微变为浊脂,进入血液而使血脂升高;浊脂越积越多,不得清化而变为血中之痰浊。人之血液流行于血脉之中,脏腑功能失调则血运不畅,易生瘀滞。痰瘀互结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中风、胸痹、真心痛、痴呆等诸病。
动脉硬化老人冬季如何养生
1、要保暖。尤其是下肢和膝盖的保暖,预防感冒。
2、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因为胃肠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进食后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运动功能增加,但心脏亦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窦房结节律减低,使得心跳停止;此外还可引起胃冠状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所以吃太饱对于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就是充满危险。
3、戒烟限酒。戒烟对动脉硬化的防治有积极作用。而酒类只要适量饮用,对心脑血管能起到保护作用。吴宏超表示,限酒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注意酒的种类,选择度数较低的红酒比较适宜,不宜喝高度的烈性酒;另一个是限量,每天可喝小半杯,不能贪杯。
4、锻炼时间选在上午9~10点为宜。冬季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容易对血管造成刺激,血管收缩就会增加中风、心梗的几率。因此,中老年人锻炼不宜太早,建议在9~10点有太阳照射,温度相对暖和时较为适宜。此外,运动量要适度,以运动过后不感觉疲劳为宜。
5、保证充足的休息:根据自己的病情,注意适当的休息,保证每天至少7小时充足的睡眠,病情严重者则需要的长时间地卧床休息。
6、生活要有规律:要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不宜过分激动,在保证睡眠充足的基础上,科学分配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持劳逸结合的原则
动脉硬化的中医按摩方法
一、手部按摩
1、拇指指端点按内关穴1~3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微疼为宜。内关穴具有疏导水湿的功效,刺激它可对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可益气行血、化淤通络,防治动脉硬化。
2、拇指指腹按揉神门穴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此法可镇静安神、畅通经络,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硬化引起的失眠、头痛等症状。
3、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适当刺激合谷穴,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用重刺激手法可引起血管舒张反应,缓解动脉硬化。
4、拇指按揉手部心反射区1~3分钟,可以明显改善心脏血液循环,消除因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二、足部按摩
1、拇指按压足部肾反射区3~4分钟,以感觉局部发热为宜。此法可以固本强元、醒神开窍,使心肾相交,脏腑调和,血液流通顺畅,缓解动脉硬化症状。
2、拇指按压足部膀胱反射区3~5分钟,以感觉透热为宜。此法可清热泻火,经常按摩能够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有效治疗动脉硬化。
3、拇指指腹按揉足部脾反射区3~5分钟,以感觉透热为宜。此法可增强脾胃功能,减少过多营养物质进入血液,降低血脂含量,恢复血管活力,防治动脉硬化。
三、耳部按摩
1、拇指、食指捏揉耳部神门穴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穴能够起到活血通络、镇静止痛、畅通血管的功效,有效缓解动脉硬化。
2、食指点按耳部皮质下反射区2~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此法有益肾补脑、镇静安神的作用,对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失眠等症有特效。
3、拇指、食指捏揉耳部肝反射区3~4分钟,以感觉发热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以疏肝解郁、和胃健脾,减少血液中脂肪的输入,缓解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老人日常注意保健养生,让这个冬季危险不再“虎视眈眈”。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