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面部五官就可以大概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来教教大家如何从五官得知身体健康的基本状况,千万不要错过了。
通过脸色知道健康状况
白:苍白、煞白、惨白。
一般正常的脸色应该是白里透红,明润有泽,如果脸色苍白没有血色,并且毫无光泽的时候,多和气虚或者血虚有关,气血不足,就容易出现脸色发白的情况,气能生血,补血先补气,所以我们要注意多补气血。
如果我们出现脸色发白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黑木耳,大枣,桂圆,猪肝等补血益气的食物,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果身体内存在寒气的话,可以热水多泡泡脚,可以温散寒邪,改善气血亏虚的情况!
黄:蜡黄、焦黄。
脸色除了苍白之外,还有可能会出现蜡黄颜色,一般我们都知道脸色蜡黄一般都是营养不良所导致,这就和我们的脾胃有很大联系,如果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营养得不到补充,那么就容易出现蜡黄脸色!
脸色发黄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可以健脾益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百合小米山药等等,也可以适当的按摩足三里穴位,对于健脾益胃有很好的效果!
红:通红、潮红。
正常的脸色是白里透红,但是如果红的不正常,出现潮红或者通红的话,那么就需要注意,可能和阴虚上火有关系,这个时候还伴有心情烦躁,手心发热的症状,脸色发红也分为两种症状,如果是满面通红的话,那么上的火为“实火”,如果只是颧骨发红,那么上的火为虚火,需要对症治疗!
如果我们发现脸色发红的话,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具有清凉作用的蔬果,也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缓和情绪,改善面色!
黑:枯萎、憔悴。
脸色发黑并不是指我们的皮肤黑,而是我们的皮肤像是里面透着青黑色,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这样的面色很有可能是出现肾虚,有些人的黑眼圈就是肾虚所导致的,我们需要多加注意!
如果我们的脸色发黑的话,我们可以适当的多补肾,多吃一些具有补肾温阳的食物,例如羊肉、当归、韭菜、虾、核桃、鸡蛋、枸杞子等。
除此之外,五官也可以反应我们的健康。
通过五官怎么知道身体状况
心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一般心脏健康,心气足的话,则舌头转动灵活,能辨五味,一般舌头红润则代表心之气血充足。心主血脉,舌头上面的血管非常丰富,通过观察舌头我们就能够反映出心的健康状态,如果心阳不足,舌头表现为胖嫩紫暗,如果心阴不足,那么舌头会呈红绛色,心血虚,舌头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肾开窍于耳。肾和耳朵的关系甚大,一般我们想要补肾,可以多多的按摩耳朵,一般肾亏虚的时候,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耳如蝉鸣的现象!老人如果出现听力减退的情况,也应该考虑肾气较弱,所以如果听力出现问题,不妨可以尝试一下补补肾气,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肝开窍于目。一般我们都会说清肝明目,将肝和眼睛放在一起,可见二者联系是比较大的,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如果肝血不足,会出现两眼昏花,视物不明的情况,如果肝经火盛,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眼红肿痛,肝阴虚,那么眼睛干涩模糊,肝气郁结过久的话,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而鼻子是呼吸出入的入口,如果鼻子想要保证正常的呼吸和嗅觉,肺气就需要调和,另外如果肺部出现问题,也会反映在鼻子上,如果外感风寒,就会鼻塞流鼻涕,如果肺热,鼻孔会干涩。
脾开窍于口。“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脾的外在表现部分,当脾气充足的时候,唇部红润有光泽,如果脾气失健运的话,唇色淡白没有光泽!
想要知道身体健康状况,以上方法不如试试看吧。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