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很多人都知道脚部的健康状况对我们身体机能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定要做好脚部养生才行。而最常见的脚部养生方法就是泡脚和脚底按摩,这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两种脚部养生。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脚部养生的这两种方法吧。
脚底按摩的方法
敲击脚底: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用拳头敲击脚底,能够帮助消除一天的疲劳,并且还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我们的内脏功能,正确的敲击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放射进行,稍有痛感即可,也可以盘腿坐,脚放在另一侧腿膝盖上,这样方便敲击,每只脚大约敲击100次左右即可!
双脚晃动:如果血液循环不畅通,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内脏失调,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脚部刺激,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身体不适,具体做法: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消除腿部疲劳。
赤脚行走:脚掌心是人体保持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行走的时候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刺激,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赤脚行走最大的优点就是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且赤脚行走会让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能够让步履更加轻盈,所以在家中不着凉的情况下,最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
脚底浴光:脚一般我们都将其塞在鞋袜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阳光,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脚底浴光也有很神奇的保健效果,因为太阳当中的紫外线对我们脚底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最好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
脚底摩擦:现在人们生活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脚底摩擦,加快血液循环,让血液畅通,脚部感觉温暖,自然可以安然入睡,具体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揉搓脚趾:我们在进行脚底养生的时候,脚趾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而经常的揉搓脚趾,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哦,我们都知道计算能力是通过小脑控制的,而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经常的揉搓小趾则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哦。具体方法: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
按压脚根:脚跟也是很重要的养生部位,经常的颠脚跟对我们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而经常的按压脚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驼背,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通过刺激脚后跟就可以有效的纠正驼背。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与此同时,泡脚是如何养生的呢?
泡脚的养生方法
用醋水泡脚:用醋泡脚能杀灭脚上的细菌,还能有效的缓解脚气问题;这样泡脚可缓解疲劳;可以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增加皮肤弹性;能祛风除湿,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采用这种泡脚方法可治疗睡眠障碍;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皮肤,增强血液循环,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治愈许多慢性病症。
用盐水泡脚:能防脚气;使双脚光滑整洁;在泡的时候一边按摩足心的涌泉穴,还可以助眠抗衰;能预防感冒。
用姜泡脚: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姜+醋一起泡可以治失眠;生姜100g+陈皮20g+薄荷30g,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
加酒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酒+茶叶/葛根可以除脚臭;泡脚15分钟后,取少许红花油搓揉脚背脚心至发热,可以缓解疲劳。
加柠檬泡脚:预防感冒、顺气提神;软化角质层;消肿(可以用柠檬草或柠檬精油代替),走路比较多的人,可是试试这种方法。
哪些人不宜泡脚养生
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脚越泡越肿,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足癣等皮肤病患者。很多人误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其实用热水泡脚反而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皮肤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足部患有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一旦将皮肤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儿童。如果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必要泡脚。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由此看来,脚部养生的方法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哦。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