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是什么?知柏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分别,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从下文中找寻答案吧。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这两个药是一个清热的药,所以在养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清热的,临床上这个人如果有虚火的症状,我们就用知柏地黄丸。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什么口干,没有什么牙龈肿痛,这些就用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除知柏地黄丸主症外,对于肾阴虚损、阴虚火旺引起的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眩晕、高血压、男性不育、不射精、反复发作性血精、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症、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顽固性盗汗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对于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也有减轻作用。
知柏地黄丸的副作用
虽然说知柏地黄丸的副作用很少,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也正因知柏地黄丸清火功效,所以会伤正气,人长久服用会导致气虚,人气虚后就会有胸闷气短、目倦神疲、四肢乏力等问题。所以知柏地黄丸不要长久服用,气虚者少服。
服用知柏地黄丸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是忌食辛辣食物,防止加重阴虚症状;
二是地黄丸属于滋补类型的中药,不宜在感冒期间服用,以免"闭门留寇";
三是地黄丸不能与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同时服用,其中的山萸肉可分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能增加肾脏对利福平的重吸收,加重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有什么区别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除知柏地黄丸主症外,知柏地黄丸对于肾阴虚损、阴虚火旺引起的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眩晕、高血压、男性不育、不射精、反复发作性血精、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症、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顽固性盗汗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六味地黄丸对于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出现的阴虚火旺症状有减轻作用。六味地黄丸主要适合于肾阴虚或者是肝肾阴虚,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症状也一起出现。临床表现为阵阵潮热,盗汗、手脚热、五行烦热,有的病人两颧午后出现发红,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需要注意的是,六味地黄丸并不适用于肾阳虚的病人。肾阳虚临床表现为手脚发凉,汗冷或房事不力、阳痿早泄,房事频繁或手淫过度易导致肾阳虚,病人感觉腰膝酸软,但是更多的是偏冷、怕凉,男性会出现阳痿
不少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却感觉越补越虚,原有的一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补出”胃肠不适的毛病。
知柏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不能混用,因为它们有着非常明确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整和搭配,才能获得最好效果。最好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