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说到枸杞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枸杞子是枸杞的成熟果实,能够 治疗 多种 疾病 ,例如慢性肝炎、肺结核、 糖尿病 、降低高血压胆固醇、补肾明目等。枸杞除了枸杞子有功效之外,枸杞根以及枸杞嫩叶也很不错。下面为你介绍枸杞全身的营养功效跟食用方法。
枸杞全身都是宝
1、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多为枸杞的果实“枸杞子”。中医认为,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枸杞子具有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有抗衰老、保肝及降血糖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认为枸杞“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日常食用枸杞子,可以在煲汤或煮粥时加入,也可用来泡茶,如枸杞菊花茶等。
2、枸杞叶:缓衰老
枸杞叶性凉味苦、甘,具有除烦益志、壮心气、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功效。广东、广西、江苏等地居民有食用枸杞嫩叶的习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枸杞叶具有强壮机体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枸杞叶可以用作蔬菜食用,也可煎汤代茶饮,还可以将枸杞嫩苗与猪肉、排骨等煲汤食用,是夏秋之交的食疗佳品。
3、枸杞根:生津止渴
枸杞的根皮又称为“地骨皮”,是常用的清热药之一,味甘、淡,性寒,归肺、肝、肾经。地骨皮能清肺热,除肺中伏火,生津止渴,具有解热作用,是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的良药,治疗肺热咳嗽的名方“泻白散”就含有地骨皮。此外,地骨皮还能清肝肾之虚热,疗骨蒸,可用于治疗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状。
枸杞如何食用
1、嚼食吸收好。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水、煲汤或煮粥,但实际上,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只有部分枸杞子中的有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而且,枸杞多糖是一种蛋白多糖,若用水煮加热提取,会使其变性而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从食用方法上来说,直接嚼吃枸杞子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发挥其保健效果。但嚼食时要注意,进食的数量不宜太多,否则容易滋补过度,反而不利。
2、用枸杞子泡水或煲汤时,其中的药效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枸杞子中只有部分药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而直接用嘴嚼着吃,枸杞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如果嚼着吃枸杞子,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
3、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枸杞一次性不能吃太多,否则就会有危害哦。
如何辨别枸杞是否优质
1、颜色。鲜枸杞子因产地不同而色泽有所不同,但颜色很柔和,有光泽,肉质饱满;而被染色的枸杞子多是往年的陈货,从感观上看肉质较差,无光泽,外表却很鲜亮诱人;染色的枸杞整个都是红色,连枸杞子蒂把处的小白点也是红色的,而正常枸杞尖端蒂处多为黄色或白色,用硫磺烘烤过的呈深褐色。
2、形状。宁夏枸杞和内蒙古枸杞都呈长圆形,但是宁夏枸杞泡水后会上浮,内蒙古枸杞会下沉,而新疆枸杞呈圆形,容易区分。用明矾泡过的枸杞对光照射时表面会有闪亮的晶点;“毒枸杞”摸起来黏糊点,天然枸杞则较干燥。
3、气味。对于被硫磺熏蒸过的枸杞,只需要抓一把用双手捂一阵之后,再放到鼻子底下闻,如果可闻到刺激的呛味,那么就可以肯定被硫磺熏蒸过。
4、口味。宁夏枸杞是甘甜的,吃起来特别甜,但是吃完后嗓子里有一丝苦味,而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枸杞甜得有些腻;白矾泡过的枸杞咀嚼起来会有白矾的苦味,至于打过硫磺的枸杞,味道呈现酸、涩、苦感。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