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我们常说“动动脑,青春不老”。当我们的头颅出现了器质性病变的时候,一定要上医院就诊治疗。如果是由于平常过于劳累、缺乏锻炼、懒得工作、自然衰老等原因引起的健忘,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健忘的出现自然属大脑的退行性变化,可是治疗还是要先从调五脏气血的平衡入手,配合健脑、利窍、通阳,因此治疗方法为:调和五脏阴阳。另外,平日里必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紧张、焦躁,懂得减压,切忌乱吃药、抽烟、酗酒,不要依赖大量的浓茶、咖啡等来提神,因为这些都会耗伤你的心神。
24岁的小朴因为记忆力减退来找我看病,他说他出现这种症状已经有1个月了。小朴近日来经常应酬,肉没少吃,烈酒也喝了不少,结果感觉老是忘东忘西的。因为他从事秘书工作,每天要记的行程太多了,所以记忆力减退会大大影响工作。少喝一点酒,能活经络、通血脉,若是特定的药酒,针对个人体质而制作的,还有助于提高正气、预防邪侵。可是喝多了、过量了,这酒反倒会生湿,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书籍里就有相关的记载。过量饮酒之后,若是再加上心火旺,火遇湿便能生痰,痰浊要是上走,就会蒙蔽人上身的清窍——脑袋,既然痰浊都堵在脑袋入口了,阳气不能灌养我们装智慧、存记忆的头脑,自然就老忘事。
心在中医里属火,是阳火,是君主,掌管着人的神明,神明就好似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类的总称。心火亢盛从实质上来讲并不是真的有火烧着了心脏,而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状态,一种亢奋的、难以掩灭的生理或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急躁、浮躁、焦躁、自满自负、忙忙碌碌等。应酬过多,食用过多酒肉、肠胃负重过重,或者偏听偏信过多的闲言碎语,都可能导致心火旺盛。
虽说小朴尚年轻,还扛得住压力,可从他的症状表现来看,是典型的心火亢盛、湿热痰扰,阻遏清阳、蒙蔽清窍。
我给他开了凉心开窍膏,正所谓酒生湿,肉生痰,因此在清热利湿的水煎药基础上,我给他多加了一味化痰的清半夏。
庆幸的是小朴的应酬量减少了许多,再加上他能够正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按时认真服用膏药,3周后他来复诊时便开心地告诉我,现在他的工作状态可好了,老板给安排的工作也全都能记住。
凉心开窍膏
水煎药:苇茎(或鲜芦根,药量加3倍)90克、桃仁120克、冬瓜仁120克、石菖蒲100克、生地100克、竹叶100克、滑石块120克、车前子90克、生甘草100克、郁金100克、麦冬100克、浮小麦100克。
成膏药:鳖甲胶60克、鹿角胶30克。
调味药:大枣(掰开)100克、珍珠粉15克、荆花蜜100克、薏苡仁(蒸熟,捣碎)60克。
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鳖甲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加入薏苡仁和大枣,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珍珠粉和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药加减原则:食欲不振者,加砂仁、炒麦芽、茯苓;倦怠乏力者,加生黄芪、炙甘草;恶心呕吐者,加陈皮、藿香、大腹皮、半夏。
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后两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1个月。
功效:化湿排浊,凉心开窍。
注意事项:本品有清热利湿功效,阴虚患者需要加减用药。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