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根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中医范畴里的血虚、阳虚、气虚与胃肠积热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呢?
根据日前全国城镇居民中医健康状态与养生状况调查发布的结果来看,存在血虚、阳虚、气虚与胃肠积热四种问题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年轻群体、小三口之家(年轻父母与一个孩子)、“学历、薪资双高”群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特别是小三口之家的中医健康指数得分较低,最常出现阳虚和气虚问题。(来源:生命时报)
那么,这四种体质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日常又该如何调理呢?
一、血虚
血虚的表现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易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严重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色淡量少,甚至愆期或闭经。
日常调理方法: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精神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早睡保证睡眠,养肝血;血虚体质的人不宜过度劳累,凡事宜量力而行,以免耗伤气血。因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使肝气得养,所以这类体质的人尽管睡眠多不佳,但要早些上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迟于晚上11点入眠,以养肝血。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二、阳虚
阳虚的表现症状: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
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日常调理方法: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三、气虚
气虚的表现症状: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日常调理方法: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温的食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很多人出现气虚的情况主要就是由于日常锻炼不够所导致的。所以,想要改变这种气虚体质,加强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运动能够很好的令身体兴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体质,精神也会更加的愉悦。
四、胃肠积热
胃肠积热的表现症状:以胃热为主者,胃脘灼热疼痛明显,并伴有能食易饥。以肠热为主者,大便干硬秘结突出,伴有腹痛腹胀;上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日常调理方法:
胃肠积热往往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外感暑热引起,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只要养成并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胃肠积热并非不可防。
对于肠胃积热患者来说,性偏寒凉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往往可以起到清胃火、泄肠热的功效,可以适量多摄入,比如小米、豆腐、绿豆、苦瓜、黄瓜、白菜、茭白、西瓜、梨及枇杷、桃子等。
为了达到预防的效果,建议平时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过多摄入辛辣食物及过度饮酒,同时可以多摄入一些粗纤维食物,另外,香蕉、西瓜等水果也具有预防胃肠积热的功效,可以适量摄入。
除去合理的饮食习惯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重要方面,平时可适度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改善。
以上就是常见四种差体质的表现症状和调理方法,如果还想更细调理,不妨去看看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加以调理。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