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 李艳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冬时节,秋花、秋雨、秋草的萧瑟,这种在冬季来临之前的一派萧条之景,多愁善感忧伤之情油然而生。所以,秋冬时节也是季节性抑郁症的好发时期。心理专家指出,进入秋季之后,因心情的压抑、烦闷、失眠、躯体的疼痛而来看病的患者也增多了,因而在这个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季节,多爬爬山开阔胸襟,或者多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来进行心理调适,预防季节性抑郁的发生。>>>>>>【秋季养生特别策划—养阴防燥润肺是根本】
中医:阳气升发不足,情绪低落
对于季节性抑郁,中医也认为,秋冬季有一定的发病诱因。按照中医理论,秋冬阳气下降收敛封藏,容易产生抑郁症状。所谓“四时阴阳消长”,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脏腑气机在春夏升发、长旺,功能活跃,生机勃发,精神情志也趋于兴奋,思维敏捷,活动增加;而在秋冬收敛、闭藏,功能低下,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因此,人体在秋冬季节阳气升发不足则容易产生悲伤情绪。
由于季节性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殊分类,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也有季节性的特殊临床症状。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下降,容易自责自罪,自卑消极,甚至有自杀观念,睡眠障碍,进食和体重减少或增多,性欲下降等。季节性抑郁症的特征集中表现在每一年同一时间发作,尤其是秋季开始、夏初结束,患者的症状以疲劳嗜睡,精力不足,食欲旺盛,注意力无法集中,希望独处等为主。
预防
登山:扩胸襟舒心情
季节性抑郁可以预防,以日常生活保健为主,比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在工作不宜过度劳累,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容易患病。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使人心跳加快的感觉就很容易使人放松,运动就是加快心跳的好方法。运动可以让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并促进大脑分泌一种让人高兴的物质——5-羟色胺。这个季节去登山、远眺满山的红红绿绿,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好的办法。
另外,中医所说“气郁成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气功,调整人体气机,也可收获良效。
饮食:润肺缓解秋燥
七情伤五脏,就如“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悲伤肺,惊伤肾”。悲秋之感会伤到肺气,而肺气虚的人,也更容易产生悲秋之感。所以,要解决悲秋,润肺是一条路,适当补充一些秋梨膏、荸荠、百合、蜂蜜等润肺食物,避免秋燥,从而解决肺气虚。
另外,像一些食物是预防抑郁症的好帮手,比如水果中的香蕉、甜橙,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等,咖啡和可可也是极好的心理良药,它们能增强脑细胞的活性,对调节情绪、减轻抑郁也大有益处。
按摩:能改善季节性抑郁
对于已患有季节性抑郁的病人,其诊断和治疗均需要及早让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师专门指导,不能妄自诊治,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目前,季节性抑郁症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不过,一些中医传统疗法也对季节性抑郁有改善作用,比如以下的穴位按摩——
①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情绪调节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揉,以微有酸胀为度,每次可按摩2-3分钟,每天3次;
②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由轻到重,感觉力量深入到肌肉层,再由重到轻,如此重复10遍,每天按摩3次左右。
(本文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订阅号,微信号gdhtcm)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