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漱口也可以养生?为了更好的口腔护理,漱口可以帮助预防龋齿,以及做好口腔清洁等等。中医对此有哪些漱口养生方法呢?
漱口的养生好处
经常漱口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饭后漱口可以将附着在牙齿表面、尚未被细菌发酵的食物残渣冲掉,减少了牙病发生的机会,同时漱口还能防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
我国的传统医学提倡饭后和睡前漱口,吃甜食后也要漱口。而现在看来,漱口的次数还应该增加。每天至少要漱口3次。每天早、中、晚饭后应及时漱口,以便清除塞在牙缝中间的食物残渣。如果你吃了诸如橘子、山楂等较酸的食物,或者黏牙和比较容易使牙齿变黄的咖啡等,也要及时漱口。
对于口腔健康的人来说,漱口时用自来水或凉白开即可。但如果牙齿过敏或有牙周疾病,应该选择20摄氏度的温水。倘若你的口腔或咽喉有了炎症,还可以用淡茶水、苏打水和盐水反复漱口,能有效缓解症状。此外,历代医书中也有记载,药物含漱可以清热解毒,香口去秽。如用金银花、野菊花、薄荷、麦冬等煎水漱口,就是不错的选择。
中药漱口方法
清洁口腔后,口含约20ml中药液,低头浸泡前牙牙龈,头向左、右侧偏浸泡左、右侧牙牙龈,头后仰浸泡后牙牙龈,每次浸泡出血部位3分钟后将含漱液吐出,每天3次。
中药用法:根据牙龈不同情况选择以下一种养生中药,用15克药材,100ml水,煮沸5分钟,放凉即可使用。
金银花: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用于牙龈出血流脓等急性炎症期,有抑菌、抗炎、解毒等作用。
薄荷: 发散风热,透疹解毒。可用于起病初期,有抗炎、镇痛、止痒作用。
两面针: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可用于反复牙龈出血、色泽瘀深、疼痛明显,有镇痛、抗炎、抗菌及局部麻醉的作用。
淡竹叶: 清凉解热。可用于心火炽盛,有清热、抑菌的作用。
其他漱口养生方法
1、茶水漱口
每次饭后用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中医讲香气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用茶水漱口可有效增强食欲。尤其是早上漱口后会感到口腔内清爽舒适,一夜的口气消失。而且茶叶本身采摘的是茶枝上的嫩芽,中医认为,芽类的植物都有生发、舒肝、解郁的作用,早上漱口,可使一天心情舒畅。很多牙膏也含有茶的成分。
2、藿香佩兰水
藿香、佩兰、金银花、甘草各10克。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而药体轻扬,能清热解毒;甘草口味甘甜,能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盖盖儿,静置15~20分钟后,漱口用即可。夏天代茶饮还能清除暑热。
3、鼓肋漱口
每天做一两次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粘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可使口腔自洁,保护牙齿健康。
并不提倡天天用漱口水
不少人认为漱口水方便又管用,使用后会感觉牙齿清凉又干净。实际上,并不提倡人们每天或长期使用漱口水。古方中医专家说,我们的口腔里有多种菌群,只有这些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有效避免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然而,市面上销售的一些漱口水,特别是医生给患者开的药用漱口水里大都含有消炎成分,它们会抑制口腔中的某一类菌群,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引发多种口腔疾病,比如口腔内厌氧菌过多会诱发牙周炎,口腔内乳酸菌过多易引发龋病。
使用药用漱口水,最好谨遵医嘱,如果没有口腔炎症,就不要将漱口水作为日常护理用品。天天刷牙,是最好的口腔护理方法。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